汉武玉庭刀画
高端人文山水翡翠藏品
如果说人文山水画以墨为材,其主旨在心而不在器具,翡翠人文山水画则是材艺双绝才能成就艺术的典范;如果说人文山水画中古有黄公望今有赵文江,翡翠人文山水刀画的代表则非属汉武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精品“刀画”莫属。“山子雕”众所周知是玉器雕刻作品的一个品种,最初源于明而盛于清。这种工艺多表现山水人物题材,它不仅要求制作者有较高的造型能力、富有创造性的构思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山子雕”技艺是扬州玉雕的传统技艺。自古以来,南方山子雕以婉约秀丽之风,久负盛名。在制作上古人遵循按料定形、依征构思,并按照“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法则进行布局造意,依色而设,从而使料质、颜色、造型浑然一体。然而,一直以来,山子雕刻更多地停留在景观艺术中,雕刻者很少有将中国传统文化哲思融入其中。这也导致长期以来山子雕刻思维上的局限。
2006年,在大量的经验雕刻设计中,汉武玉庭发现很多高品质、色彩丰富但又多瑕疵的翡翠原石,能够适合创作山子题材,但又不能以传统的雕刻技法来表现。于是董事长徐志雄倾心揣摩这批翡翠原石的特点,研究了大量的古代文人山水画,着力把人文山水画特有的流畅笔锋、画意深远和独特的人文气息,很好地结合进翡翠山水雕刻创作中。
2008年汉武玉庭创作的“送友人”为山子雕带来了全新的诠释,并一举夺得当年全国玉器百花奖金奖。可以说,这件原材料厚度只有4公分的作品让山子雕作品演变为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刀画”。
“送友人”原石尽管色彩丰富但裂痕多。为了充分利用天然色泽,作者将黄皮处理成意境深远的夕阳和晚霞下的树木和山峦,绿色处理成远景的树木和流水、小桥。而材料上的一处满布的黑点瑕疵则被处理成一队飞雁。
评委一致认为,作品总体刻画挥洒自如,秀丽而清新。结合俏色而造型、寓意。将锦绣山水寓意友人前程,用人物远眺瞩目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于山水间,行云流水。于人物中,情意宛转。虽整体雕刻厚度不足2公分,却能表现出近景、中景、远景的立体感,堪比国画却立而有纵深,不同之处显精彩。
不仅如此,汉武玉庭还进一步对刀具的运用进行创新,让雕刻用的刀具更便于创作山水题材中所需的画意感从而实现艺术价值最大化。因此很多刀具都是根据雕刻所需,要求工具制作商特别定制。
而汉武玉庭这一独特的山水雕刻,创造出如画一般的高远意境,利用翡翠丰富的色彩达到山水画更好的表达效果。这一种全新雕刻刀法和创作模式,也被业界内誉为收藏新品“刀画”。
“刀画”意境分析
中国山水题材作品的文化渊源是一种生命意向的写真和情感的阐述,它以借用自然之景、从属规律、寄情哲思,力求通过山水的美与无争状态来对自己所处社会位置、修为层次、人生意境进行深刻的思考。在山水画作的文化渊源中,儒、释、道文化是我国古代山水画作中阐述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以道家学说为例,庄子以“坐忘”和隐逸作为自我探讨世界的一种方式,而这种认识在后来也就渐渐地成为了一种“隐居文化”。于是在文学作品诗意想象中,工艺创作里不难体现出这种文化对人们的影响。隐而居者,真道士也。
汉武玉庭山水“刀画”,扎根传统经典之学,阐述对生命真谛的探讨和哲思,这让作品在主题的表现和意境取观中往往带有更高层次的思考。或是以山水论道,或是以赏景寄情,或是以自然不变之规律表现生命力量的蓬勃生机,并最终从中获得不争、不功、不求的一种存在与释怀。在这种生命状态的思路下,人生也显得豁达开朗,并明了世间万物必然的循环之道。为此“刀画”具有了指引、拨开迷雾、洞悉高是一种状态,低也是一种状态的思辨。这对于藏家而言,汉武玉庭的山水“刀画”凸显了引领藏者“通明功利世俗的真正本质,选择生命本质真实状态”的超越功利意义。
正是这种洞悉与明了,让自我力量于天地原态中实现解放,也使汉武玉庭“刀画”明确自己的位置——通过自然,实现一种必然的平衡。可以说,作品无论是在型造上还是山水文人画的独特文化自觉上都体现出高低之辨。通过高低之辨形成作品的层次,通过高低之辨意识处于生命的低处和最原始的状态的高。
汉武玉庭“刀画”倡导的平衡是豁达下的境界,是一切皆可释怀。解放内心的禁锢,正是山水的自然状态,山水只会按照大自然的规律而运转,故而,不具有功利目的,一切皆率性而为之。也正是具备这种情怀,作品才能给人以内心的自觉与平衡。所谓无所纷扰,故而变而不惊,静能守态,动能有持,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