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宋世义
在中国当代玉雕史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世义以其四十余年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艰辛探索,集大成而开新象,成为当代玉坛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人物。
2010中国(四会)柑桔玉器文化节期间,宋大师受邀为“中华玉雕大师评选”的评委,并接受了《岭南荟萃》杂志的专访,记者有幸一睹大师的风采,并亲身感受宋大师的人格魅力及其在玉雕界的影响力。
四会印象
虽然初次到四会,但宋大师对四会早有耳闻。北京市场中的大部分翡翠摆件就出自四会,但是缺少高端产品,因此宋大师印象中的四会是一个生产中低端产品的加工基地。然而这一次的四会之行很快改变了他的想法,在四会他不仅看到玉器市场品种齐全、款式多样、技艺精湛,同时也感受到四会玉器从业人员的热情和激情。
通过观察和了解,宋大师也看到了四会玉产业发展中的不足,他认为目前四会玉器市场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刻意追求商品化和市场化时忽略了艺术追求。宋大师指出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就是充分利用并发挥原材料的质地美。这涉及到玉雕设计创作上的一些技术问题,其基本要点就是挖脏去绺,突出玉石之美,返璞归真。在设计创作法则上就是量料取材,因材施艺。
宋大师说翡翠作品要完成从商品到艺术品的转变必须克服“两气”:一是“俗气”,二是“匠气”。所谓克服“俗气”,首先必须处理好俗与雅的矛盾,即世俗与高雅、粗俗与文雅、庸俗与儒雅的矛盾,克服俗气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俗气是艺术工作的大敌,更是改革创新的大敌。和俗气相反的是雅气,雅气的人高雅,追寻理想、志存高远;雅气的人文雅,举止文明、底蕴深厚。所谓克服“匠气”,就是追求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玉雕创作是一个塑造美、创造美的过程,材料是载体,技术是手段,思想才是灵魂。
在宋大师的著名论文《论玉雕的形式美》中写道:“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的外在形式,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要表达的主题内容,都要通过某种形式来表现。所以形式美在任何艺术创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玉雕在美的追求方面就集中表现为形式美。玉雕的创作是通过对原材料艺术的加工,使贵重的玉石和高超的技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浓郁的趣味性和欣赏性。”
因此艺术创作者必须具备深厚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宋大师常说,玉雕是一种磨练意志的艺术,没有一个长期艰苦的实践过程,是不可能取得成就的。琢玉不光凭激情,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志、耐力,以柔克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经验的累积,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才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
行业隐忧
近年来,随着翡翠原材料的短缺,翡翠价格不断上涨,而且一件难求。宋大师不禁为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感到担忧。他说翡翠价格与人们生活水平相互脱节,生活水平提高赶不上翡翠价格的增长。一方面原料难买,另一方面消费者买不起,必然导致这个行业萎缩。
宋大师琢玉四十余载,走遍全国各大矿石产区,亲眼目睹新疆白玉的掠夺性开采、福州寿山石资源枯竭。他说所有矿石类的资源只有通过科学的、保护性的开采才能可持续发展。如今缅甸翡翠产区已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要想翡翠行业持续性发展,必须采取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手段。一方面有计划地开采翡翠资源,另一方面限制从业人员门槛,第三在中低档材料上做文章。
宋大师特别强调要发挥每件作品的最大艺术价值,他举例说八十年代玛瑙原材料一公斤几十块钱,而他的作品市场价都在3—5万,这就是“化腐朽为神奇”。面对翡翠价格的暴涨,高端材料市场难觅,这就要求广大从业人员提高中低端产品的艺术附加值,卖艺术而不是卖原料,从而应对翡翠的价格危机。
世范风逸
在当代玉雕史上,宋大师用当代美学思想重写解读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古典韵味,在场景中塑造人物形象,开创了玉雕人物表现的新局面。同时在材质探索上,宋大师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宋大师努力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极大地拓展了玉雕的精神内涵,促使玉雕作品上升到文化本位。
为了总结自己四十余年的琢玉心得,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宋大师将自己毕生的心血结集出版《世范风逸——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宋世义卷》,该书记录了大师四十余年的艺术道路,剖析了大师深沉博大的艺术理念,对玉雕界的艺术创作和理论建设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
虽然年近古稀,但宋大师依然努力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以丰沛的艺术激情和超常的艺术能量,创作一大批精品、珍品。宋大师表示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创作更多的作品、培养更多的徒弟,为推动中国玉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cnhcw.net 中国荟萃网.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