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既沉稳又有灵气,既对称又追求细节,于传统工艺中富于现代特色。陈申乐首创的“一把壶”工艺几乎无人能仿,小小一只玉壶恰如手掌般大小,精致简约价值不菲。
在袅袅茶香的乐玉坊,我们见到了久闻大名的海派玉雕大师陈申乐。陈申乐创作的炉瓶器皿件堪称海派一绝,既沉稳又有灵气,既对称又追求细节,于传统工艺中富于现代特色。其首创的一把壶工艺几乎无人能仿,小小一只玉壶恰如手掌般大小,精致简约价值不菲。
玉奴说,挖一个让自己不会淹死的坑
陈申乐以玉奴自称,一口带着吴侬软语的普通话,透出了海派艺术的细腻温和。“玉是天生的,是大地的舍利,一块完美的玉若遭到破坏,是不可挽回的犯罪。”陈申乐说他从不评鉴大师或玉器,只想做好手掌的那一把壶。熟悉陈申乐的人们笃定的相信他的玉质匠心,往往一拿到好料都争先来乐玉坊探看。
玉奴,以如此谦逊的态度面对玉料,可见陈申乐对于玉器原料的珍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制作牌子、挂件、手镯更易赚钱,而炉瓶是慢工出细活,当然就不易暴富,所以就连刘忠龙、易少荣、翟念卫等赫赫有名的大师都不做炉瓶,唯独陈申乐“为伊消得人憔悴”。用陈申乐的话来说,在炉瓶这个“坑”不容易“淹死”。炉瓶器皿天生在玉器雕琢领域就吃力不讨好,既“不太好玩,又少有人涉足”,而陈申乐独具慧眼,从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精巧、工整的对称中,在制作工艺十分考究的严苛考验中,在对玉料要求颇高的前提下,陈申乐硬是坚持下来了。他的炉瓶特别讲究对称,小到炉盖、炉嘴、炉耳都必须规矩稳重,整体要求十分精准,其作品颠覆了民间传统,堪称传奇。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器,炉瓶器皿的制作,须运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不同的装饰技艺,浮雕中又辅之以扎实的阴刻、阳刻、线刻等工艺技巧。“规矩、对称、端庄”是炉瓶器皿最显著的特点,通过“打钻掏膛”、“取链活环”、“制口雕刻”、“提梁活动”以及拼镶装饰等特殊雕刻工艺的完美处理。在完美之上锦上添花当然不易,陈申乐的器皿件既融合了古典特色,又具有现代风范。但在国内诸多玉器大奖中少见到陈申乐的作品参评参奖。他说将作品送去评奖,就没法完全表达自己,只是一次“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的被评判。
玉痴说,命中注定的相遇
当问起他是如何走上玉雕这条道路时,他颇为怀念的回忆起在上海玉雕厂的那段时光。他说,这是对他最为重要的一段时光,是他与玉的初见,宛如初恋的时光,总是甜蜜苦涩与难忘的。
在上海玉雕厂,他跟随一众经验丰富的玉雕师傅学习各种玉雕的基本功,别人都是跟着一位师傅潜心学习,但好学的陈申乐,几乎整个厂都有他探问与求知求技的身影。他是那么贪婪的学着玉雕,以至于这许多年过去了,仍然无法忘怀那样一段少年求学的经历。
后来同样是出于对学业的渴求,他进入大学深造。谁也没想到,1986年,他创作的碧玉笔筒《大千世界》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二等奖,此时他已经离开玉雕厂两年,在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服装系学习服装设计专业。人的一生有许多机遇是十分玄妙的,如果当时去大学深造,而没有获得这一大奖,陈申乐的人生轨迹是否会发生变化呢?毋庸置疑的是,陈申乐的人生与玉注定有着解不开的缘分——在学习服装设计,从事服装设计,开服装厂的二十年间,陈申乐仍然无法割舍开对于玉的热爱,从最开始在服装设计中加入玉石的纹路,经常回到玉雕厂采购工艺品,到后来直接在服装厂开设一间小小的玉雕室,仿佛命中注定,他从未远离玉器。
所以后来,当他决定关闭事业如日中天的服装厂,毅然决定投入到玉器雕琢的时候,也就在意料之外,却也显得那么情理之中吧。时间来到了2000年,陈申乐在上海创建了他的乐玉坊玉雕工作室。靠着之前一直在玉雕界广交朋友,当他时隔二十年终于回归时,大家都那么熟稔,仿佛陈申乐从未离开。许多年来玉器界一直记得86年就拿下中国百花奖大奖的陈申乐,一直记得他的一手绝活。
乐玉坊工作室传承传统的以师带徒的师承模式,常年亲自动手制作,亲自把关每一步玉雕流程。一系列经典作品诸如羊尊、端炉、三足炉、宝塔炉、犀牛尊、百圈炉等海派炉瓶经典器皿,不仅将传统的海派炉瓶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以独特的审美视角,赋予了作品以时代意义,使传统的器形散发出了全新的精神力量。
如今,陈申乐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上午潜心玉雕,下午会见客人。在安静的上午时光,陈申乐埋头雕琢玉器,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漫长的琢玉过程中,仿佛与玉倾心交谈。陈申乐设计的器皿全凭一个悟字,彻悟玉器完善和不完善的地方,将其美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不完善处则巧妙遮蔽。而下午的乐玉坊则截然不同,八方友人齐聚于此,谈玉、谈作品、谈玉器市场的兴盛起伏……在满桌子的茶具与玉器中度过一段古典茶香与温润玉凉的美好时光。
乐玉说,一看便识陈申乐
陈申乐的一把壶在业内享有极高的美誉,爱收藏把玩件的客人都喜欢拥有一套陈申乐雕琢的玉壶,除了玉器原料高昂的价值,更因为设计精致工整,实在丰饶有趣的紧。
例如他以青海碧玉创作的《博山式熏炉》,由博山式炉盖和豆形炉体两部分组成,从艺术和文化内涵上考察,是明清帝王官宦人家流行玉质香薰的一种发展。作品所用青海碧玉质地优良,散发汉唐古铜器皿的韵致,又恢复了博山式炉盖的外形。博山又称仙山,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物象,充满祥瑞之气。作品烘托出汉文化的深邃内涵,整器的纹饰又雕得生龙活虎,简繁交融、具象、抽象互为映衬。周身的环耳:博山上条条蟠龙从耳孔穿越而过,肩部的耳环则被龙首憨厚衔在嘴里,形成一种跳跃的灵动。而炉体腹部刻画的龙首面容,炯炯有神,拙朴可爱。作品所融合的大师级精湛工艺与完美依托,在实用与欣赏之外,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白玉花瓣壶》
近六年来,陈申乐把创制海派炉瓶器皿的重点转移到了玉壶上面,这与人的生活最贴近的玉壶,在陈申乐的匠心独运中成为许多投资人追捧的热点。他的一件由俄罗斯籽料青玉创作的玉器罍瓶,以兽纹布满器身,盖、口、肩、腹、圈、足、底,比例协调、前后上下左右对称、纹样呼应,无论怎么扭转盖子,都能达到线条对整的效果,可谓精工细作。繁缛的花纹配以厚重的胎体,浑厚的雕琢质感使材料本身的美得以充分地体现。此件作品荣获了2011年上海玉器神工奖。
谈及制壶心得,陈申乐谈起他曾对紫砂壶颇感兴趣,在研究了众多紫砂壶的形制特色后,他充分看好玉壶的优势,玉壶质地昂贵,外形先天的美感充沛。且玉壶能够创造出一种不能够被模仿的线条美,与东方审美中的婉约曲致不谋而合。
陈申乐笑言:我有一大批的粉丝朋友,他们能够一眼辨别出“这是陈申乐的壶”,他们甚至比陈申乐自己更看好“乐玉”的精神,更相信由陈申乐一手开创的炉瓶器皿,正在创造着难以超越的艺术与收藏价值。
什么是海派文化?海派文化便是我们在陈申乐的一把壶中读到的与众不同的与不能模仿之妙;什么叫陈申乐的一把壶?那是玉奴的倾心交付,是玉痴命中注定要创造的独一无二,那是乐玉的精神境界:于最严谨的线条中,呈现简单规整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