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因贫寒辍学,1997年后拜师学艺从事石雕。凭借勤奋好学,短短三年就掌握大型石雕立型创作技巧,作品大气非凡,章法有格。2002年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特意转向寿山石雕从艺三年从而为转行再次进入一个崭新的玉雕领域奠定基础。2004年,在娴熟掌握大型石雕、寿山石雕等创造技巧后转向玉雕,这为创作巨型玉雕形成自己的风格起到融汇贯通的作用。雕刻过最大的翡翠原石,重达600多公斤。
看着一块布满了裂纹的翡翠原石,很难想象,经过雕工巧作后会成为气势雄伟,一气呵成的高山崖壑。如果是外行人,估计会被纵横交错的裂纹搅乱创作的惬意,以至于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然而坦若在徐达生手中,却又会是另一番情况。伶俐的手法,错落有致的空间造型想象,融合大型石雕的雕刻经验,配合寿山石雕的谨细精工,加上玉雕的创作技法,玉石如同是经过了三维分析,切刀落处淋漓尽现。去除冗杂,清去杂石,很快一个有模有样的立体粗胚就从大小各异,变化多端的原石中崭露英姿。徐达生的“快和狠”是出了名的,快者,一经笃定创意,配合切割机立型见状。狠者,下手处切口不留半点犹豫的痕迹,狠准!这些在别人眼中无法很好解决的“大块头荆棘货”,经过琢磨无一不显示出“新面目”。大处不离石雕要求的型称,小处有寿山石雕的细致。
回想起十几年前的今天,徐达生或许还会面露愠色,内心中难免有些无从下手的沮丧。生性浮躁的他,自从从事玉器创作以来不仅克服了急脾气而且成为一个面对困难和挑战而从容不迫的玉雕师。徐达生与玉结缘让他面对问题总能气定神闲,以不焦不燥的秉性从容对待。
翡翠以裂为殇,是翡翠的天然伤疤,而大型玉料加上毫无规则的裂要处理得自然巧妙那更是难上加难,无疑这是对玉雕师的挑战。然而就在徐达生手中,这些纵横交错的裂被巧妙地化开。原本密密麻麻的裂如同是吸取了天地灵气,知晓大地纹脉的线条,铺成而开。手到处见沟壑、立山峰,磅礴中显气势、见灵韵。观之顿时让人心中豁达,赏之让人倍感天地浩瀚,人之飘渺。
然而能有如今这些似神奇而匠心独运的创作,是他多年来刻苦求学,孜孜不倦奠定的基础。为了学艺,先从石雕着手,为了从事翡翠玉雕,又特意转向寿山石雕勤勤恳恳三年,为转行进入一个崭新的玉雕领域而准备。这一系列的有计划,持之以恒,是徐达生心中艺术梦的信念与追求。如今的他,不仅吸收和掌握了大型石雕、寿山石雕的创造技巧,而且为他在玉雕领域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起到互相贯通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山水的宏伟之美,灵秀之美,徐达生时常身临其境不远千里以观赏山水取意。在深入自然风光中感受一种创作的启示。以山水之景美陶冶性情,以山水之气势感知己渺,以山水之意境激发创作灵感,这成为徐达生捕捉和寻求自己艺术创作与天地共通之境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无论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春江晚景,还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豪情感慨,或者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细腻清新,徐达生均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山水玉雕创作中。或许正是这种“以天地自然为师得其精髓,以山峰竹兰为赏析佳翠雕琢写意,以自身感受为感知体悟延伸艺术让徐达生的艺术创作始终饱含着自然的永恒美。